經濟學人:鐵礦石的故事
2012-10-15 | 華爾街日報 | 1617瀏覽
人類將地球上的金屬轉化為建筑奇跡的過程展示著人類文明的發(fā)展。金屬是建造摩天大樓、橋梁和高速公路的基礎,也是生產汽車、冰箱和洗衣機的必要材料。由于鋼鐵的廣泛使用,作為鋼鐵生產原料的鐵礦石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。
巨額的鐵礦石交易使人們創(chuàng)造了僅次于原油市場的全球第二大商品交易市場。在2012年,全球約有20億噸鐵礦石被挖掘出土。在過去的幾個月,鐵礦石價格的波動可從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全球經濟的變化。今年六月至九月之間,鐵礦石現(xiàn)貨價格從每噸約140美元下降至近85美元,創(chuàng)下三年以來的新低。鐵礦石價格曾在2011年2月達到每噸190美元,為有史以來最高點。而后,鐵礦石價格在近期出現(xiàn)微幅回升,目前價格約為每噸100美元。
鐵礦石價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,但其影響力卻仍然遜于石油。其中存在如下原因:首先,鐵礦石市場的交易量明顯偏小。與每年高達3萬億美元交易量的原油相比,鐵礦石的年交易量尚不及原油的十分之一。其次,與石油不同,鐵礦石雖然儲量豐富,約占地殼總量的5%,但難點在于難以尋找到符合濃縮度的鐵礦石。
大宗商品市場有著并不平靜的過去。曾幾何時,法國和德國為了鐵礦石控制權而引發(fā)的領土爭端幾乎將歐洲推向戰(zhàn)爭。但是,20世紀鋼鐵冶煉業(yè)的發(fā)展使鋼鐵制造不再依賴本國出產的鐵礦石,因為大宗商品,例如鐵礦石和煤炭的貨運價格日趨便宜。
日本的戰(zhàn)后重建依賴于重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,日本長期以來從澳大利亞進口高質量的鐵礦石。日本簽署了為期十年的長期合同來保證他們在澳大利亞的礦業(yè)投資。但巴西鐵礦石生產商的加入卻縮短了合同的有效期。
2003年,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。2008年,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為2003年時的3倍,目前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占世界進口總量的60%。鐵礦石價格的迅速上升源于采礦業(yè)多年的低迷,過少的投資導致鐵礦石的供給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。下圖展示了1995年至今鐵礦石的價格走勢。有人認為,鐵礦石價格為三大礦商(力拓,必和必拓,淡水河谷)與日本鋼鐵制造商之間達成的內部交易而決定。由于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(yè),寶鋼集團,僅占中國鋼鐵市場6%的份額,而日本新日鐵(Nippon Steel)卻占有日本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,因此寶鋼在閉門談判中缺乏議價的籌碼。
鐵礦石價格已經成為衡量中國經濟發(fā)展健康程度的一個指標。那么,近期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體現(xiàn)了什么?毫無疑問,中國經濟放緩已經為鐵礦石的生產和消費敲響了警鐘。由于中國實施的經濟刺激政策逐步減緩,放大了鐵礦石價格下調的空間。但是,鐵礦石價格下調同樣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。根據(jù)摩根大通的數(shù)據(jù),礦業(yè)三巨頭加上全球第四大礦商Fortescue和英美資源集團(Agolo-American)等五大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的鐵礦石開采量同比增加7.4%。
從長遠角度來看,由于中國正在朝城市化的方向發(fā)展,鐵礦石的整體需求將持續(xù)走高,但鐵礦石在傳統(tǒng)發(fā)達國家的需求可能會出現(xiàn)下降。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認為,中國的鋼材消費量將在2026年達到頂峰。
一些分析師認為,鐵礦石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迎來供應大潮并導致鐵礦石價格被壓低。在20世紀90年代,大宗商品價格變化趨于停滯,鐵礦石生產商采取多種措施試圖彌補不利投資帶來的損失。如果生產商希望在鐵礦石開采項目上盈利,則他們需要進行大規(guī)模的開采,但人們對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疑慮限制了為開采鐵礦石而必須投入的資本總量。因此,大量的項目擴張被迫放棄或延緩。
目前,非洲的礦藏越來越受到礦商的歡迎,但當?shù)氐耐顿Y仍然充滿陷阱。巴西以不太誠信的姿態(tài)對待外國人,其中英美資源集團在巴西的新礦受到了當?shù)卣闹T多限制。因此,即使需求上升,也不會出現(xiàn)供給過剩的情景。過去的依靠自然資源可以獲得巨額回報的時代即將結束,一個鐵礦石價格波動的時代正在朝我們走來。
巨額的鐵礦石交易使人們創(chuàng)造了僅次于原油市場的全球第二大商品交易市場。在2012年,全球約有20億噸鐵礦石被挖掘出土。在過去的幾個月,鐵礦石價格的波動可從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全球經濟的變化。今年六月至九月之間,鐵礦石現(xiàn)貨價格從每噸約140美元下降至近85美元,創(chuàng)下三年以來的新低。鐵礦石價格曾在2011年2月達到每噸190美元,為有史以來最高點。而后,鐵礦石價格在近期出現(xiàn)微幅回升,目前價格約為每噸100美元。
鐵礦石價格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,但其影響力卻仍然遜于石油。其中存在如下原因:首先,鐵礦石市場的交易量明顯偏小。與每年高達3萬億美元交易量的原油相比,鐵礦石的年交易量尚不及原油的十分之一。其次,與石油不同,鐵礦石雖然儲量豐富,約占地殼總量的5%,但難點在于難以尋找到符合濃縮度的鐵礦石。
大宗商品市場有著并不平靜的過去。曾幾何時,法國和德國為了鐵礦石控制權而引發(fā)的領土爭端幾乎將歐洲推向戰(zhàn)爭。但是,20世紀鋼鐵冶煉業(yè)的發(fā)展使鋼鐵制造不再依賴本國出產的鐵礦石,因為大宗商品,例如鐵礦石和煤炭的貨運價格日趨便宜。
日本的戰(zhàn)后重建依賴于重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作為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,日本長期以來從澳大利亞進口高質量的鐵礦石。日本簽署了為期十年的長期合同來保證他們在澳大利亞的礦業(yè)投資。但巴西鐵礦石生產商的加入卻縮短了合同的有效期。
2003年,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。2008年,中國鐵礦石進口總量為2003年時的3倍,目前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占世界進口總量的60%。鐵礦石價格的迅速上升源于采礦業(yè)多年的低迷,過少的投資導致鐵礦石的供給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。下圖展示了1995年至今鐵礦石的價格走勢。有人認為,鐵礦石價格為三大礦商(力拓,必和必拓,淡水河谷)與日本鋼鐵制造商之間達成的內部交易而決定。由于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(yè),寶鋼集團,僅占中國鋼鐵市場6%的份額,而日本新日鐵(Nippon Steel)卻占有日本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,因此寶鋼在閉門談判中缺乏議價的籌碼。
鐵礦石價格已經成為衡量中國經濟發(fā)展健康程度的一個指標。那么,近期鐵礦石價格的劇烈波動體現(xiàn)了什么?毫無疑問,中國經濟放緩已經為鐵礦石的生產和消費敲響了警鐘。由于中國實施的經濟刺激政策逐步減緩,放大了鐵礦石價格下調的空間。但是,鐵礦石價格下調同樣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。根據(jù)摩根大通的數(shù)據(jù),礦業(yè)三巨頭加上全球第四大礦商Fortescue和英美資源集團(Agolo-American)等五大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的鐵礦石開采量同比增加7.4%。
從長遠角度來看,由于中國正在朝城市化的方向發(fā)展,鐵礦石的整體需求將持續(xù)走高,但鐵礦石在傳統(tǒng)發(fā)達國家的需求可能會出現(xiàn)下降。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認為,中國的鋼材消費量將在2026年達到頂峰。
一些分析師認為,鐵礦石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迎來供應大潮并導致鐵礦石價格被壓低。在20世紀90年代,大宗商品價格變化趨于停滯,鐵礦石生產商采取多種措施試圖彌補不利投資帶來的損失。如果生產商希望在鐵礦石開采項目上盈利,則他們需要進行大規(guī)模的開采,但人們對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疑慮限制了為開采鐵礦石而必須投入的資本總量。因此,大量的項目擴張被迫放棄或延緩。
目前,非洲的礦藏越來越受到礦商的歡迎,但當?shù)氐耐顿Y仍然充滿陷阱。巴西以不太誠信的姿態(tài)對待外國人,其中英美資源集團在巴西的新礦受到了當?shù)卣闹T多限制。因此,即使需求上升,也不會出現(xiàn)供給過剩的情景。過去的依靠自然資源可以獲得巨額回報的時代即將結束,一個鐵礦石價格波動的時代正在朝我們走來。